有緣自會有交集,相信緣分!!

親吻陽光 享受健康

2010041312:42


元月15日參加了一個特別的尾牙活動,
2008年大多數的企業都面對嚴厲的挑戰,
然而在這樣的時刻,也正是企業領導者展現內在價值觀的時刻,
新眾電腦的年底尾牙,
除了准備凝聚共識,攜手邁向2009,
在共識營之前,公司邀請到林少光博士跟大家分享健康議題,
林少光~
美國伊利諾州西北大學生化博士
從事分子生物藥品研究---亞伯特藥廠,惠氏藥廠.任病毒研發部門協理 職位卓越研究員
台灣環球基因生技公司 任研發部副總經理
為美國十五項生物藥專利的共同發明人公司邀請到西北大學跟所有員工分享[健康的饗宴]

以下是分享內容~


陽光──敵乎?友乎?
By 林少光

陽光是人類生存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在遠古時非洲的草原上,我們的祖先類人猿的全身都暴露在太陽下,很自然的長期受到陽光的滋養。而隨著文明的進步,一般的衣著掩蓋了己幾乎95%的皮膚,現代的生活方式再也不是耕農時代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們白天大部份的時間都在家裏、辦公室或工廠裏面,成天在電燈下生活。冬天一到,更是長時間不見陽光。即使有機會露身太陽下,也會慌忙不迭的塗上一層層的防曬劑、打陽傘、戴帽子,大家都相信過度曬太陽會曬傷皮膚,加速皺紋與黑斑,更是美白的大敵。

 

陽光的紫外線也與皮膚癌病變有關。近六十年來皮膚科醫師與防癌醫訊的警告:「必須一切時候避免暴露於陽光以防皮膚癌包括致命的黑色素瘤(melanoma)」深深烙印在人們的腦海裏,絕大部份的人都奉為金科玉律。所以,當2004年四月波士頓大學一位皮膚科教授赫力克醫師(Michael Holick, M.D., Ph.D. ) 公然挑戰這個信條,甚至於出版了一本書,「紫外線的裨益」(The UV Advantage),呼籲大眾適度的照射陽光是有益健康的,冒犯了美國皮膚醫師協會,他所就職的皮膚系的系主任 紀綺瑞醫師 Barbara Gilcherest, M.D.嚴加指責,並逼使了赫力克醫師辭去教職。然而,赫力克是位資深教授,著作等身,在他三十餘年的學術生涯中一直致力於鈣與骨骼、內分泌學、維他命D 與皮膚的研究,是國際公認且備受尊敬的專家。

紀綺瑞主任之所以譴責赫力克博士,是因為他與皮膚醫學界所認定陽光是有害的主流想法相左,然而,紫外線陽光,尤其是UVB(波長290-320 nm)真的是個大壞蛋嗎?其實赫力克博士並不否認過度晒太陽會傷皮膚與增加患皮膚癌的可能性,但他提醒缺乏適度的日照反會引起更多嚴重的健康問題,如骨鬆症,諸多癌症(大腸癌、乳癌、攝護腺癌、胰臟癌等),高血壓,心臟疾病,第一型糖尿病,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症,和冬日憂鬱症等等。這些症狀被發現與體內維他命D不足有密切關聯,而晒陽光是人體維他命D的主要來源。赫力克博士強調適度的日照陽光是人體健康所需的。

大家都知道維他命是維持生命所需要的化學物質。一般維他命不能在身體內製造,必需從食物中攝取。但維他命D是例外之一,它是在人體內合成,不過這必須有條件,那就是它的先驅體必須接受含有紫外線陽光UVB的照射,因之維生素D也被稱為“陽光維他命”(Sunshine Vitamin)。維他命D是脂溶性維他命,於1917年在鱈魚肝油(Cod Liver Oil)發現,可避免孩童因缺乏而引起的佝僂症。維他命D能幫助小腸中鈣與磷的吸收代謝。大眾或以為只要攝取鈣質就能保骨,但若維他命D不足,鈣質吸收差,照樣可能骨鬆。此外,維他命D可維持神經與肌肉的協調,使肌肉較有力量,可較少跌倒骨折,因此鈣與維他命D必須一起作用,才能對骨骼有效的「保密防跌」。

在皮膚製造的維他命D為維他命D3,它再通過肝臟與腎臟的兩次之羥化,先成25(OH)D3(calcidiol),再變為活性維他命D3--1,25(OH)2 D3(calcitriol)。維生素 D於活化狀態時,可以被視為荷爾蒙。它的受體除了在骨骼與肌肉外,更廣泛存在其他器官中 如腦、心臟、乳房、攝護腺、白血球等細胞的細胞核中,管控基因的表達,是屬於荷爾蒙的作用。因此缺乏維他命D除會影響骨質外,還可能影響到免疫系統,細胞維修,癌症病變等。

近幾年,維他命D與疾病的研究報導是非常熱門的項目。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員以5年的時間研究顯示,男人體內如果缺乏維他命D,非但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是正常男人的兩倍以上,還特別容易發生致命性的心臟病。維他命D可能透過多種途徑保護心臟。如降低血壓,或有抑制發炎,減少冠狀動脈鈣化,也可能影響心肌,可以減少心臟衰竭及呼吸道感染等。

倫敦帝國學院最新研究顯示,攝取高劑量維他命D有助減緩乳癌惡化的速度。攝取高量維他命D可使乳癌危險降低五成。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的吉歐瓦努奇(Edward Giovannucci, M.D.)對47,800名研究對象十多年的追蹤結果,估計血液中的維他命D含量增加,總罹癌率就降低17%,總癌症死亡率降低29%,消化系統癌症死亡率降低45%。維他命D抑癌有多方面的機制。研究顯示它具有抗腫瘤細胞生長及抑制血管增生的作用,從而抑制腫瘤轉移侵襲。維他命D最後一步活化的步驟,成為活性維他命D3--1,25(OH)2D3(calcitriol)時,不僅只在以前所知的腎臟,許多器官的細胞中都有羥化脢,能就地生成活性的維他命D,它直接與細胞核中的維他命D受體(VDR, Vitamin D Receptor)嵌合,控制細胞周期、分化與凋亡。它也能調節生長因子的基因表達,並使免疫系統正常運作。

這些越來越多的報告指出,體內充足的維他命D含量與人體的健康息息相關,而陽光紫外線的UVB是人體產生維生素D的必須來源。在緯度偏高的美國東北區和北歐地區比起陽光更多的南方,人們得直腸癌、乳癌、攝護腺癌等癌症和心臟寎都較高。而心臟病最常發生於陽光稀少的冬季。暗色皮膚吸收比較少的陽光,皮膚的黑色素降低紫外線的吸收,非裔族的暗色皮膚無法和淡色皮膚者吸收一樣多的陽光來製造維他命 D,他們都普遍的維他命D不足,成為北美的非洲裔的特殊問題。依加州大學聖地牙亞哥的格蘭特博士Dr. William Grant統計,與白人比起,黑人得癌症、高血壓,中風、糖尿病的比例為1.7到3.6倍之多。又肥胖者之維他命D被身體多的油脂積壓,不容易利用,肥胖者的維他命D血液濃度低,而得癌症也較常人高。另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許多年青的母親都選擇以母乳餵小寶寶。當然母乳是嬰幼兒最完美的食物,但唯有維他命D不足。因此,餵母乳的嬰兒應該另外補充維他命D,餵母乳母親通常也需要補充維他命D。年長者身體製造維他命D的功能遠遜於年青時,如果再加上少見陽光,會更缺乏維他命D,因此除較易骨折骨鬆外,也可能增加得癌症與其他免疫力失調的疾病。

這些越來越多的報告指出,體內充足的維他命D含量與人體的健康息息相關,而陽光紫外線的UVB是人體產生維生素D的必須來源。人體的維他命D 90%來自於偶然的日照。皮膚受UVB的照射便能非常快速的製造大量的維他命D,日曬陽光不會造成過多的維他命D,因身體有調節的機制,一方面增加黑色素吸擋日光,也就是“曬黑了”;另方面會自動銷解過多的維他命D與其前驅物。膚色淡的人(如白人)夏天中午全身日照曬一二十分鐘,皮膚剛剛氾紅而未曬傷之前,體內可產生10,000---20,000 IU維他命D。赫力克醫師建議所謂的適度日曬:在早上十點與下午三點之間,先不要擦防曬劑,讓身體皮膚之1/3-1/4 部分如雙手臂、雙腳、背部等先曬太陽約十至二十分鐘的時間,然後再擦上防曬劑或加衣帽等。每週兩三次適度日曬就可攝取足夠的維他命D。非白人、膚色較黑者須要曬更久些。季節,緯度,日夜,雲層厚薄,空氣污染及皮膚顏色等,都會影響UVB紫外線的照射,進而影響到維他命D的合成。緯度高於三十五度的秋冬地區,UVB照射不足。在美國北部,北歐,加拿大在長達四個月或六個月冬季都是「vitamin D winter」,台灣緯度居22-25度,UVB照射應無此季節差異。

如果經常無法外出曬太陽,晴朗的日子不多,或冬日漫長日曬不足時,就要考慮服用維他命D補充品。現今美國維他命D的建議用量(RDA, Daily Recommended Allowance)是每天攝取200 IU至 600 IU (國際單位)。但是這些用量是多年前基於預防兒童得佝僂症而制定的。近來的科學證據顯示,為保持健康,這些建議攝取量太低。要達至最理想的健康狀況,維他命D的每天攝取量需增加至800 至 1,000 IU,而維他命D3(cholecalciferol)又比維他命D2(ergocalciferol,存於菇類中)較佳。非白種人應該比白種人攝入更多維他命D,年長者也是。目前美國健康研究中心定日服維他命D上限是是50μg (2,000 IU)。大眾深植的觀念中認為攝取過多會中毒。據加拿大的 Dr. R. Vieth追蹤文獻報告,發現真正維他命D中毒的案例極少。但定期追蹤(monitor)血液25(OH)D的血液濃度是有必要的。首先可瞭解自己是否缺乏維他命,然後看服用後增高多少,並注意25(OH)D的血液濃度在安全範圍內。目前一般建議認為25(OH)D值介於40-65 ng/mL才不算缺乏維他命D。

天然的食物中,極少含有維他命D,因此很難從食物中獲得足夠的維他命D,比如必須每天喝8-10大杯添加維他命D的牛奶才夠。鱈魚、沙文魚等含油量多的魚肉中也含維他命D。但許多市售的魚如沙文魚等都是養魚池用飼料餵大的,據測知飼養魚肉中維他命D的含量只有河中野生沙文魚的四分之一。

格蘭特博士等指出缺乏維他命D已是世界性問題,在美國、歐洲和其他各地有超過50%的孩童與成人暴露在這個風險中。維他命D不足也的是常受忽略的醫療問題。梅約醫學中心(Mayo Clinic)指出“醫師很少檢查維他命D,查病人是否缺維他命D”。有些病人全身疼痛,曾被診斷為纖維性肌炎(fibromyalgia),或只一直吃止痛藥。事實上病人是因為維他命D不足而起的軟骨病(osteomalacia)。赫力克博士曾以日照或維他命D醫好了幾位這類“病人”,包括一隻動物園的小猩猩。其他慢性病如偏頭痛,冬日憂鬱症,胃腸不好、疲倦等也會與維他命D不足有關。

那麼,到底陽光是敵、抑友?但其實在1930前沒有抗生素,日光浴和紫外線浴是世界上公認的對治病菌病毒的最好方法,如肺癆病、肺炎、氣喘、等。然而,現代人對晒太陽的危險是不是太過緊張了?當然要健康不能只靠一樁事,而相關訊息這麼多,我們好像要不停的作調適。但在考慮整體健康時,不要忘記了維他命D。畢竟陽光和維他命D遠古以來就已關係著人類的生存與進化,更何況和煦溫暖的陽光,令人心神俱爽。何不妨讓我們重回大地奔放,“親吻”陽光而適度日曬,或可更健康、更歡樂。

 

http://www.wretch.cc/blog/aprilwuchunx/22385702